你有沒有曾經想過,一個只有三人的小團隊,怎麼一步步成長到十幾人的公司?尤其是在內容產業這種變化快速、競爭激烈的領域,每次招募新夥伴,都是一次賭注、一場冒險。今天就帶大家走進法律白話文(法白)團隊的成長故事,看看他們如何在創業路上,面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種挑戰!
新創公司初期:三人打天下的日子
法白最初只有三個人,大家都是法律系背景,彼此像是社團學長學弟、朋友一起拚搏。那時候管理很「感性」,大家靠熱情和默契完成所有事。隨著業務拓展、專案增加,團隊人數逐漸成長到五人、七人,最後到現在的十個正職、三個兼職。這個過程就像是在玩疊疊樂,每多一個人、每多一個專案,壓力和挑戰也跟著增加。
團隊招募抉擇:要不要補人?何時補人?
隨著團隊成長,最大難題就是「到底要不要補人?」如果案子多,大家都快爆肝了;但萬一明年案子減少,薪水怎麼辦?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讓每一次招募都像是在下注。有些夥伴主張穩健經營,寧願人少一點慢慢來;但也有人認為有機會就該衝,先爭取人力把專案做完,這種拉扯,是每個新創公司都會遇到的現實。
組織管理:朋友變同事,制度怎麼建立?
從一群朋友一起打拼,到開始有「純受僱員工」加入,法白的管理方式也逐漸轉型。早期靠感情、默契,後來則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制度。法白導入了各種工作軟體,例如Asana、Notion、Google Workspace等,來管理專案、溝通和文件。這不只是工具的改變,更是組織文化的升級,讓大家可以更有效率地協作。
分工學習:一條龍到團隊合作,從模糊到明確分工
創業初期,大家習慣一個人包辦所有事情,像是「一條龍」作業。但隨著產品線、專案增加,這種做法很容易過度消耗自己。法白開始學習分工,將專案流程模組化,把不同階段交給適合的夥伴。這個過程很像打怪升級,剛開始大家都在摸索,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最後才能組成一個真正有戰力的團隊。
隨著公司規模擴大,法白逐漸劃分出三個主要部門,各有不同的leader和小夥伴。這代表團隊已經走過了「從零到一」的過程,開始有明確的工作流程、分工和管理架構。這一切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透過不斷嘗試、修正,才慢慢成熟。就像蓋房子,先有地基、再有結構,最後才能住得安心。
人資挑戰:能力v.s文化,招募的兩難
法白的團隊風格強烈,大家都很有個性。每次招募新同事時,常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很符合團隊文化但經驗不足,另一種是經驗很豐富但個性不太合。到底該選誰?這時就要看公司階段,如果在新創團隊打天下的階段,可能更需要有能力的人;但如果已經進入穩定成長期,文化契合就變得很重要。最怕的就是「完全不合」的人進來,這樣不僅影響團隊氛圍,工作也很難推進。
讓團隊一起成長:持續學習與溝通
法白很重視團隊討論和意見交流,無論是貼文主題、Podcast節目方向,大家都會一起檢討、修正。這樣的文化,讓每個夥伴不只是執行者,更有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組織越來越成熟,未來也希望能把這些經驗和流程模組化,讓新同事可以更快上手,團隊也能持續成長。
創業路上的人力管理,你怎麼看?你覺得在招募新人的時候,能力和文化哪個比較重要?法白的成長故事,是很多新創團隊的縮影。從三人小組到十人規模,從感性管理到制度化分工,每一步都充滿挑戰與學習。更多內容歡迎收聽 《不只是人資》Podcast 頻道!
【更多新創公司組織管理/CEO(營運長)、COO(執行長)專訪延伸閱讀】
【升遷加薪必讀】法律人斜槓新媒體?第一位員工兼營運長,小團隊的營運哲學|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
【組織管理】「人才選擇」是企業發展關鍵!新創公司如何制度化?從2人到60人,打造品牌與團隊雙向成長|智選家 WitsPer 共同創辦人- Julie
【組織管理】新創公司成長記:《博恩夜夜秀》、《炎上》從10人到30人,如何突破組織管理瓶頸?|薩泰爾娛樂營運長-張繼正
【組織管理】新創如何維持企業文化的濃度?成功降低離職率、提升留任時間|品牌電商集團 騰勢營運長 Jason
【關於 NotOnlyHR 不只是人資】
我是 Miriam,是一位講師、人資顧問,同時也在經營自媒體,分享職涯成長思維與人資顧問日常,讓人資,不只是人資。從企管全面下手,致力凸顯人資工作價值,給予螢幕前的你,可立即應用的方法,而不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