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管理】新創如何維持企業文化的濃度?成功降低離職率、提升留任時間|品牌電商集團 騰勢營運長 Jason

【組織管理】新創如何維持企業文化的濃度?成功降低離職率、提升留任時間|品牌電商集團 騰勢營運長 Jason

 

一間新創公司怎麼讓大家願意一起搬家、一起打拼,甚至在公司活動上感動到落淚?如何從小小的幾個人,成長到三十多人的團隊?本集邀請到旗下擁有眾多電商品牌-騰勢營運長 Jason 的創業故事,就帶你了解一間新創企業如何維持企業文化的濃度,如何面對人數暴增、企業文化稀釋、管理挑戰,還有職涯規劃的難題!

 

團隊人數成長:管理挑戰接踵而來

一開始,公司的規模很小,幾個人說說笑笑就能把事情搞定,甚至不用打卡、請假也很自由。但隨著人數增加到十幾、二十、三十人,原本的「自由風」開始出現摩擦:有人懷念以前的無限假期,有人抱怨新規定太多,組織開始需要更多制度和框架。這時候,管理者最頭痛的不是業績,而是如何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又能維持效率和凝聚力。

 

企業文化的濃度:不只是一句口號

你有聽過公司每週固定讀同一本書嗎?這間公司從人數只有三個,到現在三十多個人,靠著每週共讀和年度共識會,讓大家價值觀一致、企業文化不被稀釋。剛開始人少時,大家輪流唸書、分享心得;人多後,分組討論、推派組長,還有主持人導讀,甚至每週還有簡報,讓大家不只是聽,更要輸出、分享。這樣的安排讓文化深植人心,成為團隊向前的「北極星」。有趣的是,他們把這個活動放在週二下午,而不是週五放鬆時段,目的就是要大家用最認真的態度看待企業文化,而不是當作下班前的閒聊。

 

找人的標準:寧缺勿濫,核心價值不能打折

人數一多,招募壓力就大。新創公司最怕為了「補人」降低標準,結果反而稀釋了原本的企業文化和戰力。因此,他們堅持找對的人,寧可慢一點,也不要讓團隊質變。此外,為了讓新進同事能快速融入,公司設計了「燕型計劃」,讓有經驗的品牌負責人帶新人,像燕子領群飛一樣,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長路徑。

 

組織架構調整:多品牌時代的分工與協作

隨著事業成長,從單一品牌到五個品牌,組織架構也跟著調整。後勤部門(設計、客服等)共用資源,前端(行銷、產品)則依品牌分組。這樣的分工既能保持專業,也能讓資源運用更有效率。當某個品牌階段性收掉,團隊成員也能順利轉到其他品牌,沒有「陣痛期」,大家都很快找到新的定位,繼續往共同目標前進。

 

員工職涯規劃:新創與大公司的差異

你是不是也曾經困惑過:「在新創公司,我的未來在哪裡?」大公司有明確的升遷階梯,新創則更重視「專案經驗」和「多元挑戰」。對於想要管理職的人,或許新創不是最合適的選擇;但如果你渴望參與新品牌、跨領域專案,這裡就是你的舞台。騰勢正在規劃職涯地圖,從「能力規格」出發,搭配「燕型計劃」,讓想挑戰品牌負責人的同事有明確成長路徑。隨著公司邁向IPO、目標百億營收,未來也會逐步導入更完整的升遷制度,讓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下一步。

 

騰勢的組織成長故事告訴我們:組織成長不只是人數增加,更是企業文化、制度、人才同步升級的過程。每週的讀書會、分組討論,讓大家凝聚向心力;嚴格的招募標準,守住核心價值;清楚的職涯規劃,為每個人點亮成長的方向,文化、制度、成長缺一不可。

 


 

【更多企業文化、CEO(營運長)/COO(執行長)組織管理專訪延伸閱讀】

 

【組織管理】新創公司成長記:《博恩夜夜秀》、《炎上》從10人到30人,如何突破組織管理瓶頸?|薩泰爾娛樂營運長-張繼正

【組織管理】新創公司成長4大關卡!朋友變同事,怎麼建立制度?該找能力強的人,還是符合團隊文化特質的人?|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

【組織管理】經營雇主品牌就靠這2招!何時要佈局人才梯隊?如何讓員工都能跟上腳步?|茶籽堂營運長 Lauren

 

【關於 NotOnlyHR 不只是人資】

我是 Miriam,是一位講師、人資顧問,同時也在經營自媒體,分享職涯成長思維與人資顧問日常,讓人資,不只是人資。從企管全面下手,致力凸顯人資工作價值,給予螢幕前的你,可立即應用的方法,而不是空談。

【各式課程陸續開課中】績效管理/招募漏斗/提問力培訓

IG 查看更多人資顧問日常Podcast 聆聽更多人資工作者/組織管理者的經歷分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