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剖析「提離職」|提→宣告離職4W1H 架構|領完年終再辭職?【不只是人資】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提離職

      判斷要不要離職       

離職意圖的前因有許多情緒、

認知跟環境影響,

然而要從意圖到產生行為,

很關鍵的有「新的工作機會」,

所以我會建議大家

有更好的就可以離職,不是亂說的,

是因為當你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 1.你卡在這邊想離職但無法離職,
        你會很厭世
  • 2.有更好的機會再離職,
    對你的職涯才有幫助

請用平凡人的角度👀看這篇

我所指的平凡人是,非富二代、

沒有中樂透、沒有月入六位數的被動收入

也就是,非自願失業、願意持續工作,

並追求職涯成長的平凡人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提離職

       離職兩種狀況       

判斷要不要離職,

有兩種狀況是可以理所當然離的

 

1️⃣像是公司違法,賣毒之類的,

並且你不能接受,那你該離職

這已經傾向理所當然的答案了

 

2️⃣如果你在工作上生病了,像是確診過勞,

確診憂鬱症,並且你不能接受,那該離職

 

(💡提醒,在沒有確診的情況下,
我不會說是理所當然要離職,
因為還有很多需求要評估)

這兩種情形,都有個前提是,

你自己不能接受,換言之,

⚠️自己的認知判斷還是最關鍵的

除了以上兩種情形,

如果你在思考要不要離職

 

     職涯發展的離職立場     

基於職涯發展的立場,⚠️我的罐頭建議會是

「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再離職」

  • 🙅🏻‍♀️我不會給要待滿一年才能離職的標準
  • 🙅‍♂️我也不會說你要繼續磨練累積經驗

現代的面試官已經越來越聰明了(吧) ,

越來越能理解年資不代表一切

大眾也越來越注重能力勝過職稱跟經歷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提離職

    至於 -何謂更好的工作?    

  • 1️⃣不再重複發生讓你想離職的原因

例如,你離職是因為這份工作薪水很低,

那麼你就得找一份薪水符合你期望的,

才叫更好

 

🌟另外一種情況是,

你離職是因為跟主管不合,

那麼你離職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

你往後一輩子就都不會再遇到不合的主管嗎?

如果是因為人際關係,

我會建議先讓自己有能力應付,

讓自己知道之後再遇到要怎麼辦,再離職

 

  • 2️⃣薪水、職位,世俗觀點判斷的更好

可能是知名的企業,可能是更好的福利,

就是那些你爸媽會覺得會公司是好的吧?

 

  • 3️⃣更貼近你的需求

例如,你已經結婚了,

你不追求很充實的工作,

你需要準時上下班,那麼對你而言,

能滿足你工作時間的,就是更好的工作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提離職

分享一下,我為什麼要先說

得用平凡人的角度看這篇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求職者,

他畢業後待業了一年,沒有實習經驗,

這一年上了很多職訓局的課,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

他上班第二個禮拜,

問我說他很不適應很想離職,

在確定他不是被罷凌、欺負後,我問他說

「那你這兩週有累積到甚麼武器了嗎?」

他說「沒有」,

我說「那你有信心在一個月內

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他說「沒有,但是我爸爸會給我零用錢」

🤭🤭🤭

這位個案,就不適合我今天分享

該不該離職的標準了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提離職

      4W1H 離職架構      

或許是五月病剛過? 不少新鮮人在這時候

萌起離職的念頭,

於是諮詢如何提出離職的新鮮人變多了

簡單以 4W1H 的架構跟大家分享

「基本的」離職須知

 

Step 1、Who-離職跟誰說?

首先  👤Who-

提出離職要先跟主管說還是人資說?

基本上會建議先讓主管知道,

除非你跟主管的關係極差,

差到在走廊看到彼此就想轉頭的話,

那就不勉強你先跟主管說

 

原則是,你得主動告知主管,

別讓你的主管是從別人嘴裡得知你要離職,

對他可能是很大的不尊重

 

Step 2、How-要寫辭呈嗎?
還是怎麼提?

“先” 面對面跟主管談比較理想,

基本上部屬離職對主管來說是壞消息

(除非你表現不好,老闆希望你趕快走),

所以這種事情面對面溝通,

不要透過文字跟第三人,

最能降低誤解的產生

 

⭐️跟主管談完之後,再填離職申請單,

就完成你的離職預告義務了

 

⭐️⭐️如果沒有離職申請單可以填,

請在你告知主管之後,

發mail給主管,CC給人資或是第三人

(小主管、老闆之類的)

 

⭐️⭐️⭐️千萬不能只有口頭講,

一定要有文件,MAIL或是離職申請單都可以

 

Step 3、When-甚麼時候提離職比較好呢?

強烈建議在不是業務忙季的時候!

如果在全公司上下都很忙的狀態提出離職,

影響作業是其次,

在主管跟部門同事的角度會感到不舒服,

白話一點說 ”可能會覺得你很白目“

當然,有更好的工作就要走,

應該先顧到自己的職涯發展,

但倘若你能不要落井下石的話,會更好喔

 

⚠️此外,建議在下班前一個小時,

或是中午用餐時間跟主管談

也要避免主管火氣大

或是被老闆盯的時機 (做人真累…我懂…)

 

Step 4、Why-離職原因要怎麼說

每個人的離職原因都不同,

我只建議大家要掌握兩個原則

一是「不要貶低公司」,

設想看看你要離職了,

過不久你就不是公司員工,但其他人還是,

多數人都不會想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公司,

因為這也間接批評自己的選擇跟程度

 

二是「不要趁機想討公道」,

最可怕的就是有那種

「我都要走了我沒甚麼好怕的」的心態

我得很世故的建議大家,

正因為你快要跟公司分手,

所以更得演到最後一刻

我的世故讓我過去五個老闆

有四個都找我回去過,

所以大家離職真的切勿撕破臉🙏

最後

Step 5、Where-在哪談?

請找隔音好的地方!!

在離職單還沒送出去,還沒跑完流程之前,

一切都得小心謹慎進行

學會好好離職,對你只有好沒有壞~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提離職

    想要領完年終再離職?   

常見4QA

已經有不少人來問我

關於過年後離職的事情了

還有之前在限動分享過的對話

「是否要撐到領完年終再走」,

獲得不少共鳴

所以我整理了大家常問的四個問題

 

Q1-過年前還是過年後會有比確多職缺釋出?

在年前跟年後都會有比較多的職缺釋出,

但各自的原因不同

在年前會有職缺的原因是~~

公司跟公家機關在前一年的年底

大概都已經談好訂單跟明年預算,

所以組織人力盤點等也都差不多進行完成,

有需要擴編的話

就會在過年前(農曆)就釋出職缺

那過年後職缺會釋出的原因是,

同仁可能領完年終就離職,

所以年後釋出的缺

大多都是遞補的,而非擴編增額的

 

Q2-要在年前還是年後開始找工作?

如果你此刻 (11月) 已經有轉職意圖的話,

那建議你年前就可以準備求職了,

開始慢慢物色有甚麼職缺釋出,

畢竟找工作也是需要一點機緣

也可以趁這個時候開始修改你的履歷、

取得更多的面試機會!

只要是11/1~12/12

在1111人力銀行更新履歷、

或提出意見回饋即可獲得

抽萬元獎金的資格!

更新履歷準備轉職之餘,

還有抽獎賺外快的好機會,一兼二顧 XDD

 

Q3-發年終前提離職會不會影響年終?

不一定,如果你跟公司的勞動契約

或是人事規章制度,

都沒有明寫年終多少的話,

那你在發年終前提出離職,

公司不給你年終,是合法的,

年終本來就是恩惠性質的給與

反之,如果你的offer、

勞動契約或是人事規章制度上

有寫年終的發放原則,有固定年終,

那跟你甚麼時候提出離職,

就沒關係了,像是有些公司

給 offer 是保13個月,

那種的話你在發之前提出離職,

對方還是得給你第13個月

 

Q4-領年終前離職,
面試時會不會被覺得有問題?

這真的見仁見智,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很需要那筆錢,

如果面試官本身價值觀是以錢為重的話,

那可能會覺得放棄年終的求職者是有問題的

 

反之,如果面試官

本身對年終沒甚麼特別感覺,

就不會對放棄年終的求職者貼上標籤

我自己是有兩次在領年終前離職的經驗,

第一次是本來就打算放棄年終,

後來聽留下來的同事說,

他只拿到一千塊的年終,超慘…

第二次領年終前離職,

其實原本是打算慢慢找,

沒有打算放棄年終,

但意外很快就找到工作,

所以有跟新公司談,如果要我年前報到,

就要額外給我同等金額的獎金,

後來新公司綁的條件是

我報到後半年會發同等的獎金給我這樣,

所以也鼓勵大家可以跟新公司談談看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提離職

補充,有些人問到

「年終應該用本薪算還是全薪算?」

如同上面提到,年終是恩惠性的,

不是必要的薪資項目,

所以法律沒有規定要用本薪還是全薪,

端看老闆或人資怎麼決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