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人資職涯,投履歷

人資解析-期望薪資5個計算方式|公司核定薪水5標準|談薪水機智應答【不只是人資】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

   期望薪資計算方式5步驟   

大家可以搭配你們自己心中期望的數字去做比較,

⚠️我的步驟不是完美公式,

但大家可以用這個公式

跟面試官解釋你的期望薪資怎來?

簡單來說,自己的期望薪資仍掌握在自己手裡

 

Step 1、盤點競爭力與即戰力

第1步

盤點自己的競爭力與即戰力

先來定義一下我指的競爭力和即戰力

競爭力 : 可以和他人比較

(競)的專業能力強度,

 

⚠️敢於替自己”爭”取的自信

競爭力的範圍很廣,你有的資源、

實戰經驗、技術深度及廣度…等等,

舉凡你可以拿出來跟人比較的,

都可以先盤點

 


即戰力 : ⚠️除了公司的SOP外,

其餘的不用別人帶,

你一報到馬上可以獨立執行,

可以依照公司的目標,

規劃自己的行動步驟

簡單來說,第一步是要盤點

你在職場上的所有武器

 

Step 2、找出市場上的PR值

第2步

找出自己在市場上的PR值

盤點完之後,要找出你在該領域中的PR值(註1)

找工作說白一點就是把自己賣掉,

所以要知道在眾多商品中,

你的價值在哪個”位置”

 

要如何評估自己的PR值呢?

時常就必須多和其他相關領域的人交流,

是時常就要做的,

不是等到要找工作才做喔!

要不斷的和領域中的前輩與新進交流,

 

⚠️以免變成井底之蛙,

透過大量跟領域中的人交流,

在心裡默默做比較,找出自己的位置,

強烈建議多跟強者交流,

避免自己高估了自己

 

在這一步,只要找到能力上的位置就好,

許多人比較完能力之後,

會去和對手的薪資做比較,

 

⚠️不建議在這步就納入對手的薪資

為考慮因素,因為每家公司的薪資結構不同,

每個人抱大腿的能力也不同?

因此,先忽略那些對手收入,會比較客觀些

註1,PR值 = 你贏過百分之多少的人,

跟小時候考試會有的PR值概念一樣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期望薪資

Step 3、訂出你的可售範圍

第3 步

了解市場行情範圍,訂出你的可售範圍

可以透過各大人力銀行所提供的薪資情報,

去找出該領域的薪資行情,

最好是P25、P50、P75(註2)都有的,

再依照你的PR值,

從跟你PR值最接近的薪資指標

去訂出可售範圍

 

假設一,你是名兩年經驗的APP工程師,

你評估自己的PR值在35,

市場上APP工程師的薪資(P50)
均標是55,000,

那你可以訂可售範圍在 46750(=55000*0.85)~55000之間,
原因有兩個

 

1.因為你評估自身的位置是PR35,

因此可能售不到平均的價格,

而你離平均差-15%,

所以可以用均標去乘上85%(100-15)

 

2.雖然你評估自己的PR是低於50,

但強烈不建議訂低於平均薪資的數字,

避免讓人感到你沒自信

 

⭕️自評的PR值是35,相較於P25跟P75,

較接近P50,因此用P50為基準,

換言之,如果你自評的PR值是70或80,

是比較接近75的數字的話,

那就建議用P75為基準喔

 

💡薪資情報除了人力銀行外,

政府公布的數字,也是來源之一,

或者可以逛人力銀行上企業所刊登的職缺,

實際薪資範圍是多少,以此去評估

 

註2: 在看薪資行情資料的時候,

有些會指有寫平均,

有些會有秀P25/P50/P75,

可以用低標、中標、高標來理解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期望薪資

Step 4、評估自身經濟需求

第四步

評估自身經濟需求
(從行情範圍中落出需求範圍)

需要評估你的日常食衣住行育樂開銷,

至少多少收入才夠你生活

繼續上一步的假設,

這位APP工程師訂的可售範圍是46750~55000,

他過往的日常開銷+房貸+孝親費,

就要48000,

 

因此,從可售範圍再納入經濟需求,

這時候薪資期望的範圍就落在 48000~55000

可以發現這個案力的經濟需求,

已經大於他的PR值可達的薪資,

那表示,他必須更努力

讓自己的競爭力提升!!

否則無法生活呀!! 到這一步

是你可以寫在履歷上的薪資範圍,

換言之,是通用版的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期望薪資

Step 5、評估其他成本及福利

第5 步

評估其他成本及福利,增減於需求範圍

從第五步開始,

是按你應徵(錄取)的職務來訂

這一步需要評估

你去該職務上班的(隱形)成本

例如: 交通費、伙食費、

保母費、小孩安親費…

也需要評估該職務的福利內容

例如: 健康檢查補助、通信費、

員工酬勞…等等

 

將這些在納入上一步訂的範圍中,

加上成本,減去福利

如果這樣評估的結果,

你覺得薪資不如你預期,

那可以檢視採用的薪資行情基礎是否可靠

補充

許多人會直接用現在的薪資,

加薪多少來訂期望範圍,

這沒有問題,你可以自己掌握

你的期望薪資,但有幾個風險

 1

你期望的數字,資方認為你值得嗎?

 2

你是用加薪多少百分比去算,
還是加薪多少金額? 原因是甚麼?

用百分比和直接用金額的差異,

這一點就跟人資的薪酬制度相關

 

 公司依這些標準來核你的薪水 

1️⃣內部薪資

基本上,公司應該要考量內部公平性,

以公司內相似職位的人的能力,

跟你的能力做相比,作為核薪參考值

但是!! 許多公司沒那麼明理,

還是用傳統的年資級距來做核薪

 

然而,如果你經驗不足能力稍弱,

薪資還是有可能高於能力比你好的人,

關鍵在於”潛力”,

這就是為什麼MA的起薪會不低的原因

 

人資,招募漏斗,履歷,招募數據,面試,招募技巧,職涯規劃,人資顧問, 人力資源,職涯輔導,搶手人資,中年轉職,履歷健檢,期望薪資

2⃣你的期望薪資

除非是國考或是銀行的考試入職之類的,

或是業務標準底薪,

否則一般企業都會問求職者的期望的薪資,

因為這是核薪很大的一個參考值,

求職者開出來的薪水,

相當於對自己的信心,

有信心在市場上能拿到這樣的薪資

另外,企業有意願錄用的話,

也會希望能給求職者滿意的薪資,

能搶到人才,

所以提供自己的期望的薪資是很重要的

 

3⃣外部薪資

依政府統計,或是人力銀行

調查的薪資報告做基準,

以同產業薪資水平作為核薪參考值

我自己是會到人力銀行上

看競業類似的職缺開的薪資範圍

 

4⃣人力預算

基本上,有規模一點的公司

在年底會編明年的預算,

在招募的時候也會依預算

去做篩選跟核薪

也可以說是…人力預算“餘額”,

因為每間公司分預算的方式不同,

如果預算還夠,說不定你薪資會核不錯,

如果額度快滿了,

那很可能就會核不到漂亮的數字

 

5⃣老闆喜好🤦🏻‍♀️

前面四點,都很有邏輯跟原則,

但都贏不過“老闆喜好”,沒錯,

即使你年資夠能力夠預算夠,

老闆不喜歡,薪水還是不會核得高

 

   面試被認為薪資太高怎麼回應?   

當你已經透過市場行情,

也依照自己的PR值,

算出你的期望的薪資了,

仍被面試官認為太高,

而你也對這職缺有興趣的時候,

你可以依照不同的情境

採取不同的回應方式,

 

這裡的建議偏陽春,

適合對會應這種狀況完全沒想法的求職者,

 

若是有想法的求職者

注意!! 前提是你對這職缺有興趣,

如果沒興趣的話,就不用溝通這塊了。

第一種情境

他們在人力銀行有寫薪資範圍,

而你在範圍內,或是寫面議

💡詢問面試官

“貴公司期望的人選具備甚麼能力呢?”

>> 如果對方答得很順,

而且確實也高過你現有的能力,

並且你也能接受降一點的話,

那建議你可以視狀況

跟對方溝通試用期後承諾加薪。

>> 如果對方答得支支嗚嗚,

或是他答的你認為你有符合,

那建議你可以堅定自己的期望薪資,

表達這是你認為合理的數字。

通常答的支支唔唔,

有可能是他想砍你薪水,

或是你不符合資格,他想送人了,

或是其他我想不到的可能XD

我也被吱吱唔唔過,

心裡OS,你們福利有這麼差嗎?

第二種情境

他們在人力銀行有寫薪資範圍,

而你在範圍外

💡若數字差很多的話,

有可能是他們預算不足,

建議你再面試其他家

 

💡若數字沒差很多的話

-建議你可以稍微敘述你過往薪資的狀況,

以及你能勝任這份工作的點

-接著詢問對方是否認為你符合資格,

 

⚠️若他”沒有表示不符合”

-你也能接受降一點的話,

建議你可以鬆口表達若有其他福利互補,

你也可以接受,

或是也溝通試用期後承諾加薪

*愛原則是,你最終並沒有降期望,

只是不同形式得到

(差很多差很少的評估方式,

以你心中那把尺為準)

 

 

招募漏斗線上課程 – 八折折扣碼 :  TOPRECRUITER0.8

 

Miriam Chen
郵件:  notonlyhr@gmail.com
https://notonlyhr.com/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