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科系感到迷惘,甚至懷疑:「我真的適合走這條路嗎?」又或者是否曾經在職場上,因為表現優異而被升為主管,卻發現自己不只需要專注於「把事情做好」?
本集邀請到一位「非典型」的人資夥伴-Jeremy,分享自己從機械系出發,輾轉走過業務、行銷、專案管理、網頁設計,最後踏入人資領域成為主管,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除了職涯以外,我們也將一同拆解新手主管養成的關鍵路徑,從基層到高階,從技能到心態,還有HR如何用數據、工具、懶人包,助攻主管成長。
機械系畢業,卻愛上管理與行銷:HR課程成為人生轉折點
Jeremy大學念的是機械系,但他坦言,從大一開始就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領域,而是熱愛「組織運作」和「溝通協作」,於是他開始修習其他課程;原本無意修人力資源管理課,甚至認為「人資不就是管人嗎?有什麼好學的?」沒想到,這堂課不僅讓他徹底顛覆了對HR的刻板印象,人資不只是行政支援,更是組織策略的推手,開啟了他對人資專業的熱情。
人資職涯的多元挑戰:從外部顧問公司到In-house
畢業後,Jeremy先在顧問公司實習,後來開始接觸企業培訓與人才發展。你以為HR只是「處理文件、安排面試」嗎?其實HR更像是公司裡的「軍師」,需要和老闆、主管們密切合作,協助制定策略、推動組織成長。尤其在跨國企業,HR的方案甚至會影響到全球分公司,成就感十足!
人資工作的成就感與厭世時刻:不是「準時上下班」的輕鬆工作
Jeremy最喜歡的,是能夠近距離參與高層決策,看到自己設計的培訓方案在各地落地執行。但HR也有讓人厭世的時刻,例如要了解每個部門的專業內容、設計針對性的培訓,還要面對複雜的人際政治,就像在玩「組織版連連看」,要判斷誰支持、誰反對,誰是關鍵人物,才能推動專案順利進行。很多人誤以為HR可以準時上下班、工作輕鬆。事實上,HR常常需要加班討論、開會、處理突發狀況。尤其是面對員工的疑難雜症、薪資調整、培訓規劃等,HR要有高度的敏感度與溝通能力。Jeremy也提醒大家:「如果你只是喜歡跟人互動,HR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職業,業務、房仲、客服等職務,互動性可能更高!」
給想踏入HR領域的人:必修課與田野調查不可少
Jeremy建議,如果你是學生,無論本科是否相關,都要善用學校資源,多修人資相關課程,建立理論基礎;如果你是上班族想轉職,千萬不要只憑感覺,要多做職業訪談、進修,認識HR的真實工作內容。唯有真正了解,才能在轉職後發揮專業、走得長遠。在大型企業裡,HR分工細緻,想要成為人資主管,必須歷練多個功能、持續累積經驗。Jeremy目前正從人才發展轉向HRBP(業務夥伴)角色,希望三年內打開職涯廣度,成為能統整招募、薪資、培訓等多功能的HR全才。
新手主管大轉變:從「自己很厲害」到「讓團隊很厲害」
很多人剛當主管時,最大的心魔就是:「我很會做事,大家應該也都跟我一樣厲害吧?」但事實是,主管的價值不再是自己衝刺,而是如何讓團隊都能發揮實力,就像球隊教練,他未必是最會打球的人,但他能把球員帶到冠軍,就是好主管。Jeremy也彙整了自己從員工變成管理職後的五大角色差異:
- 教導與回饋: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厲害,主管要懂得給予具體、正向的指導與回饋。
- 成就他人:成功不再是自己績效好,而是能帶領大家一起進步。
- 關注人,而非只關注事:績效是團隊的總和,主管要懂得關心每個人的狀態與成長。
- 建立人脈、爭取資源:主管代表的是一個部門,必須主動跨部門溝通、爭取資源。
- 身份轉換,成為資方代表:主管不再只是員工,要學會站在公司立場思考,與員工保持適度距離。
管理方式再升級:從「自己做」到「協助別人做」
當主管不再只管理自己,而是要同時掌握多個專案、多人進度時,安全感常常消失。這時候,管理方式也要跟著升級:
- 資訊蒐集與彙整:學會用工具、流程快速掌握團隊狀況,回報給上層。
- 授權與激勵:懂得放手讓團隊發揮,同時用多元方式激勵不同世代、不同性格的成員。
- 績效考核與薪資分配:如何公平分配有限資源,考驗主管的判斷力與溝通能力。
- 員工關懷:把員工的需求、情緒放進工作流程,才是現代主管必備的素養。
不同層級主管,養成路徑大不同
你知道基層、中階、高階主管的培訓重點完全不一樣嗎?其中高階主管不只要有產業人脈,還要能公開演講、建立品牌影響力。你以為人脈只是去參加活動?其實演講、產業交流才是最直接的「品牌曝光」。
- 基層主管:第一線管理,重點在工作流程、指導與激勵。
- 中階主管:管理基層主管,重點在資源分配、流程設計、部門界線、能力盤點。
- 高階主管:策略制定、產業人脈、願景領導、團隊文化建立,還要懂得「越級溝通」掌握第一線民情。
主管潛力怎麼看:哪些能力可以培訓、哪些要天生?
管理能力多半可以教,但有些「潛力」卻是天花板。HR在遴選主管時,除了看能力,更要看以下三大潛力指標,不過前提是主管本身有意願,如果沒意願,培訓再多也很難突破。就像種子要有發芽的動力,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 學習力與思辨力:會不會舉一反三,能不能把外部案例轉化為自己的解決方案。
- 企圖心:願不願意挑戰高目標,主動承擔責任。
- 機動性:願意輪調、外派,跨領域挑戰。
主管能力怎麼培養:人資可以怎麼做?
根據「70-20-10法則」,主管的成長有70%來自工作實戰,20%來自人脈交流,只有10%來自課程。HR的角色不是「指導者」,而是「協助者」,溫柔給資源,讓主管有選擇、能自主成長,以下彙整幾個HR能夠給予的主管們的幫助:
- 懶人包工具:針對管理情境(招募、績效、PIP),設計易懂的SOP與話術,讓主管隨時有資源可用。
- 行動學習:組成主管小組,定期討論、分享問題與解法,互相激勵。
- 一對一教練:尤其高階主管,課程效果有限,需要教練協助打破行為慣性,從深層價值觀著手。
如何讓老闆買單主管培訓?用數據說故事!
主管培訓的成效難以量化,就像喝手搖飲料,短期看不出問題,但用數據預測三年後的健康危機,你就會開始重視!HR可以用以下方法讓老闆看見價值:
- 行為改變為主軸:設計培訓時,先決定希望主管「做出哪些具體行動」,再規劃課程與工具。
- 數據呈現急迫性:分析主管養成速度、退休年齡、人才斷層,預測未來危機,讓老闆感受到「不做人才發展,五年後會出大事」。
- 連動KPI與流程改善:像是會議時間減少、目標管理流程優化,都可以用數字佐證培訓效果。
你在晉升主管路上遇過哪些挑戰?主管能力不是「天生」,而是「被打造的」!主管的成長路徑,從個人到團隊、從技能到心態、從內部到外部人脈,都需要有系統的培育。HR的角色,就是設計好工具、流程、數據,讓主管能夠「有感」成長,也讓老闆看見投資的回報。更多內容歡迎收聽 《不只是人資》Podcast 頻道!
【更多人力資源管理、主管升遷加薪延伸閱讀】
【人資未來發展趨勢】身為人資,如何保有不被淘汰的競爭力?如何增進人資的工作價值?_紀乃文老師
【晉升人資主管全攻略】培育部屬獲得人資職涯發展成就,挖掘自我驅動力,擺放最適配職務位置- Justin
【提升人資話語權】統整3大執行心法,從提升專業能力、建立共通語言開始_Vava
【關於 NotOnlyHR 不只是人資】
我是 Miriam,是一位講師、人資顧問,同時也在經營自媒體,分享職涯成長思維與人資顧問日常,讓人資,不只是人資。從企管全面下手,致力凸顯人資工作價值,給予螢幕前的你,可立即應用的方法,而不是空談。